當污水反硝化系統崩潰時,需要迅速采取措施以恢復系統功能,避免對出水水質造成嚴重影響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排查和應對步驟:
立即響應措施
停止進水或減少負荷:
如果系統嚴重崩潰,可暫時減少或停止進水,防止未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。
啟用應急調節池或旁路系統(如有)。
檢查出水水質:
立即檢測出水中的硝酸鹽(NO??-N)、亞硝酸鹽(NO??-N)、總氮(TN)、COD、pH、溶解氧(DO)等關鍵指標,評估崩潰程度。
排查崩潰原因
反硝化系統崩潰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,需逐一排查:
碳源不足:
反硝化需要足夠的有機碳源(如BOD)作為電子供體。
檢查進水COD/NO??-N比值,理想值應大于3~4。
若碳源不足,可投加外部碳源(如甲醇、乙酸鈉、葡萄糖等)。
溶解氧(DO)過高:
反硝化為缺氧過程,DO應控制在0.5 mg/L以下。
檢查曝氣系統是否泄漏、內回流比是否過大、攪拌是否過強導致復氧。
調整曝氣量或優化內回流比例。
pH值不適宜:
反硝化最適pH為7.0~8.0。
pH過低(<6.5)會抑制反硝化菌活性。
檢測pH并投加堿度(如NaHCO?)調節。
水力或污泥流失:
檢查污泥是否大量流失(如二沉池漂泥、污泥膨脹)。
檢查污泥濃度(MLSS)和污泥活性。
有毒物質沖擊:
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、消毒劑、高濃度氨氮等可能抑制反硝化菌。
檢查進水是否有異常污染物。
溫度過低:
反硝化適宜溫度為20~35℃,低溫會顯著降低反應速率。
冬季需注意保溫或提高污泥齡(SRT)。
污泥齡(SRT)不足:
反硝化菌增殖慢,SRT一般需>12天。
檢查排泥是否過量。
恢復措施
投加碳源:
根據NO??負荷計算所需碳源量,逐步投加,避免過量導致出水COD超標。
調整運行參數:
降低內回流比(通常控制在200%~400%)。
優化缺氧區攪拌強度,防止空氣混入。
調節pH至中性范圍。
補充活性污泥或菌種:
如污泥活性嚴重下降,可從其他正常系統接種污泥或投加商業反硝化菌劑。
逐步恢復進水:
在系統初步恢復后,逐步增加進水負荷,密切監測出水水質。
長期預防
建立進水水質預警機制。
定期監測關鍵運行參數(DO、pH、ORP、硝酸鹽等)。
保持足夠污泥齡和污泥濃度。
設置碳源投加自動控制系統(如基于硝酸鹽在線儀反饋控制)。
